当你中午下班,迫不及待打开一份热气腾腾的卤肉饭外卖的时候,脑海中的画面,或许是这样的:
一位大厨在厨房坐锅点火倒入油,放入八角、桂皮、丁香、香叶、五花肉,精心烹制数小时,才得以炖煮出一锅美味的卤肉。
大多数时候,是外卖餐厅的老板将一份料理包丢到热水中,十分钟之后再把料理包里的东西挤到饭上——一份香浓四溢的卤肉饭就这样做好了。
所谓的料理包,指的是一种通过速冻技术加工而成的熟食。工厂适当加工各种中西式商品菜肴,通过特殊技术冷冻保存,制作成料理包。
平时生活比较忙,没时间做饭的消费者,只需要加热料理包,就能够获得一份热腾腾的美食。
料理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味道和香味,不会做饭的消费者也可以凭借料理包吃上一顿美味的饭菜。
电商君打开某料理包企业的淘宝店铺,发现其产品已经网罗了大江南北的各色菜肴:不仅有番茄炒蛋、鱼香肉丝、梅菜扣肉、香菇炖鸡这种家常菜,还有台式卤肉、重庆辣子鸡、绍兴大排这种特色菜。
正是因为这三种特性,料理包正在被大范围的应用在餐饮行业中。我们熟知的真功夫、德克士、黄记煌、吉野家等餐饮企业,背后其实都有料理包的身影。
而随着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料理包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据《新食材》杂志报道,2015年国内料理包行业进入快速的提升期,而这正是外卖行业开始起步的阶段。
如今,料理包行业的规模已经有相当大的体量——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料理包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料理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1.10亿元。
据媒体报道,有70%的外卖商家,都在用料理包。他们选择料理包,更多是从商业的角度去考虑的。
这些年,外卖平台的抽佣比例均有所上调。其次,不少地方的店面租金也有所上涨。这些成本再加上逐年累月增加的人力成本和食材成本,足够让商家难以承受。
在电商平台上,10袋料理包总共只卖49.8元,平均下来一袋料理包的价格只有4.98元。如果商家批发购买,这样的价格说不定还能降到三四块甚至更低。
而且使用料理包,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商家不用再雇佣经验比较丰富的大厨。任何基础工人都能通过简单的培训之后,顺利上手。
消费者在堂食的时候,与商家的距离只不过就是从后厨到前厅的这么几米远。所以商家有充分的时间去精心烹制菜肴。
外卖就不同了。在外卖行业,一份餐食要经过接单、出餐、配送这么几个流程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所以效率变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商家的出餐速度就决定了它的生死。
比起用20分钟时间去烹制一道菜,商家更愿意用5-10分钟的时间去加热料理包,以赢得消费者最大限度的青睐。
毕竟消费的人在大块朵颐的时候,哪里知道这份外卖是从锅里盛出来的,还是从料理包中倒出来的呢?
人们一想到自己吃的饭菜并不是现炒而成,而是由保存了很久的料理包加热而成,未免会心有戚戚焉。
餐饮店现场制作餐食的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到多道工序,难免会存在很多隐患。料理包就不同了,只需要商家加热就能制作完成,食品的安全卫生更为容易得到把控。
毕竟它极大地颠覆了人类对于餐饮都是现炒的认知。一想到美食,人们脑海中浮现的还是满是烟火气的场景。
正如蔡澜在书中所说:“做菜是消除寂寞最好的方法。一个人要吃东西的时候,千万别太刻薄自己,做餐好吃的东西享受,生活就充实。”
这么多年以来,中餐行业标准化程度低,管理粗放,以致于我国餐饮市场一直都没再次出现全球性连锁品牌。
诸如海底捞、西贝莜面村这样的大型餐饮企业,能做到所有门店一个口味,正是努力实现标准化的结果。
料理包的流行还从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外卖的标准化,使得外卖品牌可以迅速扩张。
之前一家餐饮店开分店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长年累月的积淀,现在不用了,有了料理包之后半年就能在全国开数十家分店。
我们经常在外卖平台上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各式各样的外卖分店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有着相同的名字和相差无几的出餐品质,这或许正是因为料理包的缘故。
未来的餐饮业势必会朝着工业化的趋势前进,这个变革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只是现在,料理包让大家看到了变革的表象。
如今,有着极大潜力的柔性屏市场,正在成为资本聚焦的焦点。但对于面板制造厂商来说,柔性屏的未来会朝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