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新疆五家渠:从戈壁荒滩到璀璨明珠的传奇蜕变
来源:欧宝下载 发布时间:2025-04-13 19:56:10
在新疆的广袤大地上,每一个地名都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五家渠也不例外。它的名字,犹如一颗闪耀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清末民初,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在这片土地上,有杨、冯、杜等五户人家,为生存与希望,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了这片看似荒芜却充满潜力的地方。他们望着眼前的老龙河,心中涌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 引水种地。于是,他们齐心协力,从老龙河引出了一条水渠,这条水渠,不仅流淌着清澈的河水,更流淌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此,“五家渠” 这一个名字,便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标识。
据《农六师简史》记载,这五户人家的到来,为这片沉寂的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播种下希望的种子,收获着生活的喜悦。然而,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的变迁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1950 年 4 月,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王震将军来到了这里。他身着戎装,目光坚定,迈着矫健的步伐,穿苇滩,翻沙梁,涉溪流,从青格达湖到冯家海子,从老龙河到二屯枯沟。他望着这片一望无际的沃土良田,心中涌起了一个伟大的梦想 —— 在这里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于是,他打开地图,在乌鲁木齐河下游与头屯河下游之间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所涵盖的地方,就是今天的五家渠市。
1951 年 7 月,中国人民六军十七师的 80 余名战士,作为垦荒先遣队,来到了这里。他们肩负着使命与担当,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割苇子、搭窝棚、引渠水、垦荒地。他们的汗水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的足迹遍布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次年,十七师师长程悦长率 2000 余名指战员开赴青格达湖,他们使用铁锹、抬把子等简陋的工具,修建猛进水库。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不畏艰辛,不惧险阻,终于,“五家渠” 开始作为地名使用,它不再仅仅是一条渠的名字,更是一座城市崛起的象征。
曾经的五家渠,是一片荒原戈壁,苇湖碱滩,荒无人烟。但正是因为这五户人家的勇敢开拓,以及后来无数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它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条渠到一座城,五家渠的名字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人类的智慧与勇气,坚韧与执着。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百废待兴,亟待开发与建设。1949 年 10 月,中国人民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这位传奇的将领,率领着部队挺进新疆,犹如一把利剑,划破了新疆大地的沉寂。他目光坚定,心中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无限期望,决心在这里书写新的篇章。
1950 年,王震将军来到了五家渠这片荒芜之地。这里,苇湖碱滩,荒无人烟,唯有那呼啸的风声,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寂寞与荒凉。然而,王震将军却看到了这片土地的潜力与希望,他深知,在这里建设一座城市,对于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于是,他毅然决定,在这里开启屯垦戍边的伟大征程。
1951 年 7 月,中国人民六军十七师的 80 余名战士,作为垦荒先遣队,来到了五家渠。他们肩负着使命与担当,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面对这片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土地,他们没丝毫退缩。他们割苇子、搭窝棚,用最原始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自己的营地。他们引渠水、垦荒地,用勤劳的双手,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1952 年,十七师师长程悦长率 2000 余名指战员开赴青格达湖,修建猛进水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使用的工具,只有铁锹、抬把子等简陋的工具,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夏日的酷热,让人汗流浃背;冬日的严寒,让人手脚冻僵。但他们毫不畏惧,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早日建成水库,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
据《农六师简史》记载,在修建猛进水库时,战士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顶着刺骨的寒风,奔赴工地。他们一锹一镐地挖着泥土,一筐一筐地抬着石头,尽管双手磨出了血泡,肩膀压得红肿,但他们依然坚持着。在最艰苦的时期,他们甚至吃着盐水泡窝头,喝着苦涩的碱水,但他们从未抱怨,从未放弃。
在这些战士中,有一位名叫李大山的年轻战士,他来自湖南农村,原本是一个瘦弱的青年。但在来到五家渠后,他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战士。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挑最重的担子,干最累的活。有一次,他在抬土时,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磕破了,鲜血直流。但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就又回到了工地。他说:“这点伤算什么,为了建设我们的家园,我什么都不怕。”
还有一位名叫王秀英的女战士,她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她每天早早地起床,为战士们准备饭菜,洗衣服。在物资匮乏的时期,她想尽办法,为战士们改善生活。她还经常到工地慰问战士们,给他们送去温暖和鼓励。她的乐观和坚强,感染了每一位战士。
正是有了像李大山、王秀英这样的战士,猛进水库才得以顺利建成。1956 年 5 月,猛进水库竣工,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五家渠的大地上。它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灌溉问题,还为五家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屯垦戍边的过程中,军垦战士们还面临着许多其他的困难和挑战。他们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要与疾病作斗争,还要与敌人的破坏作斗争。但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在一次剿匪行动中,战士们得知一股土匪在附近活动,他们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在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奋勇杀敌,不畏牺牲。最终,他们成功地消灭了土匪,保护了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些军垦战士们,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伟大的军垦精神。他们的故事,成为了五家渠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五家渠人,奋勇前行。
五家渠的经济发展,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书写着辉煌的篇章。从最初的农业起步,到如今的多元产业蓬勃发展,五家渠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
在农业方面,五家渠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里是新疆重要的商品粮、棉、畜、瓜果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瓜果等农作物。每到收获季节,广袤的田野上,金黄的麦浪、雪白的棉花,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卷。
据相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 年,六师五家渠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193.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其中,农业产值 119.72 亿元,增长 4.2%。蔬菜(含菜用瓜)产量 146.22 万吨,增长 63.5%;猪牛羊禽肉产量 13.68 万吨,增长 3.7%;牛奶总产 5.42 万吨,增长 1.2%;禽蛋总产 4.53 万吨,增长 1.6% 。这一些数据,不仅见证了五家渠农业的蓬勃发展,也展示了其在新疆农业领域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五家渠积极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设施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同时,五家渠还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如 “五家渠甜瓜”“蔡家湖西瓜” 等,这一些品牌的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畅销全国各地。
在工业领域,五家渠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过多年的发展,五家渠已形成了有色金属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多元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五家渠的大地上,为五家渠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新疆农六师铝业有限公司是五家渠有色金属加工产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是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电解铝企业。该公司于 2009 年正式落户五家渠,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兵团铝基产业链链主企业。2023 年,公司原铝总产 170 万吨,占全疆产能的 27%,主营收入超过 300 亿元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成了 “煤电铝一体化” 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厂区集控中心,各种数字显示屏布满房间,操作人员通过这套铝电解生产智能一体化管控系统,可以对全厂 1408 台电解槽设备正常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运行监视全景化、统计分析全面化、故障诊断智能化、生产管理科学化。
依托六师铝业公司,五家渠已建成铝单板、铝合金门窗等规模以上生产加工公司 10 余家,形成了完整的铝产业链。五家渠恒信铝业有限公司是六师铝业公司的下游企业,主要将铝液加工成铝合金圆铸锭,产品销往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在五家渠恒信铝业有限公司的熔铸车间,智能化、自动化铝棒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生产线上的机械手臂灵活运转,一排排银色铝棒被自动切割、打包、称重,近百米长的生产线上,仅有两名工人在操作。公司生产负责人逯兆深表示:“六师铝业公司为咱们提供了充足的铝液原料,在他们的带动下,咱们进行了多次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产品和技术每三五年就会进行一次升级。”
在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是五家渠的一张亮丽名片。作为兵团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专注于棉花加工成套设备、采棉机等的研发、生产。公司成功研发整机国产化率达 92% 的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并建成国内首条柔性脉动式高端采棉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目前,“兵团造” 采棉机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批量出口至中亚和南美地区。
走进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一台台崭新的采棉机整齐地排列着,等待着交付到客户手中。公司CEO李占涛介绍说:“我们始终把科学技术创新放在首位,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研发体系。2022 年,我们研发生产的新型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机,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今年,我们紧抓棉机主业,推动棉机产品及工程向智能化、信息化、降尘、降噪、降强度、减人工、绿色生产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2023 年,在兵团工信局等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新疆天鹅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兵团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携手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一同推动兵团农机装备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国内领先的特色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除了有色金属加工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五家渠的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 20 万吨 BDO 二期项目的投产,填补了新疆氨纶市场的空白;五家渠格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在聚羧酸减水剂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获得了兵团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和国家级的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称号 。这一些企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五家渠的工业实力,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在服务业方面,五家渠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家渠的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服务业不断壮大。五家渠市已成为乌鲁木齐周边重要的商业中心和物流集散地,各类商场、超市、专业市场星罗棋布,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购物和消费环境。同时,五家渠还积极发展旅游业,依托青格达湖旅游度假区、一万泉景区等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和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2024 年前 11 个月,师市累计接待游客 485.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3.5%;带动旅游综合收入 24.29 亿元,同比增长 13.7%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提升了五家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青格达湖旅游度假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五家渠的大地上。这里山水相依,风景秀美,花鸟相映,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更是在 2024 年 6 月 12 日,成功入选 22 家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成为全疆第 2 家、兵团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度假区位于五家渠市区以南 3 公里处,距乌鲁木齐市 32 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游客可自驾前往,也可乘坐公共交通轻松抵达。景区内游览路线丰富多样,游客能够准确的通过个人兴趣和体力情况,自由选择步行、骑行或者乘坐游船等方式,尽情游览,深入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春季,是郁金香的天下。最佳观赏时间在 4 月中旬至 5 月初,此时的青格达湖旅游度假区,仿佛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280 万株、30 多个品种的郁金香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游客们诉说着春天的故事。郁金香文化旅游节也在此时盛大举行,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歌舞演艺、餐饮美食、娱乐互动、产品展销等应有尽有,还有水面观光游船、湖面快艇、户外露营地等特色业态,让游客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游客们不仅可以沉醉于郁金香的娇艳,品尝到特色美食,还能观看马术障碍邀请赛、话剧巡演、沙漠汽车拉力赛等精彩赛事和演出,尽情享受这场春日盛宴。
夏季,荷花成为了主角。7 月初至 9 月初,盛夏时节,青格达湖旅游度假区的荷花池内,500 多亩荷花竞相绽放,硕大的荷叶层层叠叠,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粉色、白色的荷花点缀其间,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呈现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诗意美景。景区内拥有 43 个品种、20 余万株荷花,15 个品种、3 万余株睡莲,游客可以乘坐小火车穿梭在荷塘中,近距离欣赏荷花的美,感受那扑面而来的清新与宁静。荷花节期间,各种活动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古装走秀、高台演艺、音乐节、电竞联盟比赛、微型马拉松赛等系列活动,为游客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此外,黄面凉皮、烧烤炸串、手打冰激凌、现炸爆米花等特色美食、小吃饮品也遍布景区,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大饱口福。
秋季,是观鸟的好时节。9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漫步在青格达湖旅游度假区,远处的博格达峰白雪皑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近处的青格达湖波光粼粼,湖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空中的鸟儿振翅高飞,它们或盘旋,或翱翔,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拥有 17 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0 平方公里湿地,这里是鸟儿的天堂,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和大鸨,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卷羽鹈鹕、白琵鹭、大天鹅等。2023 年,青格达湖自然保护区迎来 220 余种鸟类,占到全疆鸟类品种的 48% 以上,年过鸟量超 20 余万只。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观赏到鸟儿的优美身姿,聆听它们的清脆鸣叫,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冬季,青格达湖旅游度假区银装素裹,变成了一个童线 月下旬,在冰雪游乐区,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冰雕雪雕,它们造型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像可爱的动物,有的像美丽的城堡,在灯光的映照下,如梦如幻;游客还可以滑冰戏雪,在冰面上尽情驰骋,感受速度与激情,或者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重拾童年的欢乐。冰雪风情季,景区精心打造集观赏、体验、娱乐、互动为一体的冰雪景观,还有夜游灯光秀、稻草迷宫寻宝、马车巡游等活动,同时配套了美食小吃,让游客在这里吃喝玩乐、拍照打卡一应俱全。2023 年 12 月 31 日开幕的第二届青湖冰雪风情季,更是打造了大型冰雕、雪雕展、冰雪游乐项目、兵团年货大集、冰雪体育赛事、花灯社火展演、热气球、雪地酒吧等冰雪娱乐新场景,还增设了 5 条百米炫彩冰滑梯,让小朋友、大朋友们尽情享受冰雪乐趣。当晚,在青格达湖景区音乐广场举行的迎新年跨年夜活动,现场雪地音乐会、烟花秀、灯光秀、雪地免费年夜饺子、幸运抽奖等活动,更是将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五家渠,历史的韵味与现代的气息相互交融,土墩子烽火台与军垦博物馆便是最好的见证。
土墩子烽火台,这座古老的建筑,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它位于天山脚下的土墩子农场,建于唐代,是六师垦区内唐朝路上仅存的一座烽火台,因当地人称它 “土墩子”,农场也因此得名。烽火台地理坐标为东经 88°15′25″,北纬 44°10′33″,海拔高度 613.7 米。原高 12 米,然而,上千年的风雨剥蚀,如今残高仅为 6 米;它呈四方形,底边长 6 米,顶部宽 3 米,体积为 112.5 立方米,采用夯筑而成,夯层厚 0.06 米至 0.08 米,平夯加小夯窝,窝径 0.04 米至 0.06 米;结构采用穿维木法,维木孔径 0.12 米至 0.16 米不等。烽火台西侧有建筑遗迹,地方文物部门曾在此捡拾到红陶片等。
古代的烽火台,是重要的军事通讯设施。那时候,乘车传递曰 “驵”,乘马传递称 “驿”,而烽火传递早在周朝就已出现。夜间举火称 “烽”,白天放烟称 “燧”,为了使烟直而不弯,常以狼粪代替薪草,因而 “燧” 又别称为 “狼烟”。烽燧制度十分严格,规定不同的暗号,表示进犯敌人的多少,举一道烽或燧,示意来敌 500 人,500 人以上举二道烽或燧。乘马、乘车及烽火传递,相互依存,沿用至清。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才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土墩子烽火台不远处曾有一土井,管理烽火台的官吏叫燧长,带领燧卒日夜守候,随时受命发出或接收信息,燧卒也兼屯田,他们耕种养畜,就像今天的团场职工,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这座历经 1300 多年风风雨雨的烽火台,虽然已是一身残损、满面风尘,但依然顽强地屹立在旷野里,它背映雄伟的天山雪峰,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指引着迷路的驼队,守护着每一寸国土。它不仅见证了古战场的刀光剑影,也给人类未来的通信以智慧的启迪,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象征,也是屯垦戍边的历史见证。
而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则是一座记录着兵团人奋斗历程的精神宝库。它于 2013 年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是一座集文物发掘、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功能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展厅总面积 4580 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构建了包含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在内的立体化展览体系。
馆内精心设计了 “将星璀璨 名垂青史”“红色之旅 将军摇篮”“金戈铁马 挥师新疆” 等 6 个部分内容,采用场景复原、幻影成像等展陈手段和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技术,生动地集中展现了六师五家渠市的光荣历史。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兵团人使用过的各种农具、武器、生活用品等文物,它们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散发着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兵团人艰苦奋斗的故事。博物馆突出宣传六师及其前身部队 124 位将帅在中华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全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兵团人在开发建设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巩固祖国边防等方面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年来,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不断创新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红色文化宣传。线上制作 “有声博物馆”,拓展展陈载体,精心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并进行提炼加工,整理出版了《让文物说线 册,打造沉浸式情景剧《大地之声》,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线下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进商圈、进社区、进连队、进机关单位等活动,每年到馆参观人数超 20 万人次。2024 年 8 月,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如今,它已成为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兵团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更成了探寻兵团足迹、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五家渠,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不仅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这里的美食,融合了新疆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文化,每一道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烤羊肉串,无疑是五家渠美食的代表之一。它与新疆地区的游牧文化密切相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过去,牧民们以放牧为生,羊肉是他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为了方便烹饪,他们把羊肉切成小块,用红柳枝或铁签串起来,在篝火上烤制。这种烹饪方式逐渐流传下来,并不断发展完善。如今,在五家渠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烤羊肉串的摊位和店铺。制作烤羊肉串时,通常会选用新疆本地的羊,如阿勒泰羊、哈萨克羊等品种,这些羊生长在广阔的草原上,以天然的牧草为食,羊肉肉质鲜嫩,脂肪分布均匀,没有膻味。基本的调料有盐、孜然和辣椒面,孜然是新疆烤羊肉串必不可少的调料,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能够提升羊肉的风味,新疆的孜然颗粒饱满,香味浓郁;辣椒面则为羊肉串增添了适当的辣味,而盐可以突出羊肉本身的鲜美。有些地方还会添加一些其他的香料,如胡椒等。将羊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一般每块在 2 - 3 厘米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在烤制过程中受热均匀。然后把切好的羊肉块用铁签或红柳枝串起来,红柳枝串的羊肉串在烤制过程中会吸收柳枝的清香,别有一番风味。将羊肉串放在炭火上烤制,烤制时要不断翻动羊肉串,让其每一面都能均匀受热。一般先烤至羊肉表面变色,出现焦黄色的烤痕,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几分钟。然后,再根据自己口味撒上盐、孜然和辣椒面等调料,继续烤制一会儿,让调料的香味充分融入羊肉中,直到羊肉熟透,整个烤制过程大概需要 10 - 15 分钟,具体时间根据羊肉串的大小和火候而定。烤好的羊肉串口感鲜嫩多汁,外焦里嫩,羊肉经过炭火烤制后,外皮变得酥脆,而内部的羊肉依然保持着鲜嫩的口感,咬一口,汁水四溢。它的味道浓郁,孜然的香气、辣椒的辣味和羊肉本身的鲜美完美融合,一口下去,首先感受到的是孜然的特殊香味,接着是辣椒的刺激,最后是羊肉的醇厚味道。
手抓饭,也是五家渠的一道特色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羊肉、胡萝卜、葡萄干等。制作时,首先将羊肉切块后用油炒至表面微黄,羊肉的香味瞬间被激发出来,弥漫在空气中;再加入胡萝卜丁继续翻炒,胡萝卜的清甜与羊肉的鲜美相互交融;随后加入适量的水,放入适量的盐和胡椒粉调味,炖煮至羊肉熟烂,让羊肉的味道充分融入汤汁中。接着将洗净的大米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直到米饭熟透,米饭吸收了羊肉和胡萝卜的汤汁,变得香气扑鼻。最后将炖好的羊肉和胡萝卜放在米饭上,撒上葡萄干,葡萄干的甜味为手抓饭增添了一丝独特的风味,一道美味可口的抓饭就完成了。手抓饭的口感独特,既有羊肉的鲜香,又有大米的软糯,再加上葡萄干的甜味,使得整道菜品层次丰富,回味无穷。食用时无需采用餐具,直接用手抓取即可,这种独特的食用方法不仅增添了用餐的乐趣,也让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食物的温度与质感。
大盘鸡,同样是五家渠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传统美食,以其鲜香辣爽、色泽诱人而著称。这道菜的主要食材是鸡肉和土豆,辅以青椒、红椒、洋葱等蔬菜,配以豆瓣酱、花椒、八角等多种香料烹饪而成。首先将鸡肉切块后用油炒至变色,鸡肉的香味被充分激发出来;再加入土豆块继续翻炒,土豆吸收了鸡肉的香味;随后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各种调料,炖煮至汤汁浓稠,鸡肉和土豆熟透,土豆变得软糯,鸡肉鲜嫩多汁,汤汁浓郁醇厚。最后撒上葱花和香菜点缀即可,葱花和香菜的清香为大盘鸡增添了一份清新的口感。大盘鸡的汤汁浓郁,鸡肉嫩滑,土豆软糯,口感层次丰富,辣而不燥,非常适合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大盘鸡,一边聊天欢笑,享受着温馨的时光。在五家渠的许多餐厅和饭馆,都能品尝到这道美味的大盘鸡,它已成为五家渠美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五家渠,这座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砥砺前行,在时代的浪潮中蓬勃发展。回首过去,它从一片荒芜的苇湖碱滩,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军垦新城,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每一个成就都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家渠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在城市规划方面,五家渠将继续秉持绿色、生态、宜居的理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能源、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打造更多的城市公园、绿地和生态景观,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
在产业升级方面,五家渠将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对有色金属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
在文旅融合方面,五家渠将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品牌。进一步提升青格达湖旅游度假区、一万泉景区等旅游景区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和业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加强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让土墩子烽火台、军垦博物馆等历史文化遗迹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深入挖掘军垦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五家渠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家渠,这座充满希望的城市,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它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军垦精神,不停地改进革新发展,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我们期待着五家渠在未来的发展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新疆乃至全国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来到五家渠,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探索它的无限可能。
上一篇:吕文扬酒泉美食探究之旅
下一篇: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