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儿遍地跑,产业兴又旺。近年来,突泉县充分的发挥县域农作物秸秆等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径,坚持把发展牛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来抓,大力扶持养殖企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推进。截至目前,全县牛存栏突破31万头。
养牛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份羡慕的职业。走进突泉县东信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为充分的发挥县域农作物玉米秸秆等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合作社负责人王青山运用现代科学养殖技术,将玉米秸秆通过打碎、发酵等方式做成黄贮,来提高饲草料的营养价值和吸收率,努力将传统产业做成新业态,为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合作社每年肉牛出栏在200头左右,黄贮能大幅度的降低养殖成本,现在每头牛,草的成本在3元左右,这样既满足牛需要吃草的要求,有提升了经济效益,这样咱们肉牛产业才能持续健康的向前走,在市场中有一定的竞争力。”通过多年的养殖经验,王青山给自己算了一笔精细账。
为肉牛提供好的饲草资源,自然也要为奶牛提供好的饲养环境。好的卧沙不但可以保障奶牛的出奶量,还能提高牛的御寒能和趴卧舒适度。为此,王青山从科尔沁右翼中旗引进一部分风沙,来满足奶牛的休息环境。
“咱们泌乳牛现在单产(产奶)能达到29.5公斤,进入冬季以后,既要保证它的营养、体能,又要保证它的泌乳(乳汁分泌),就像咱们这个卧床的沙子,必须要蓬松、舒适,尽量不让奶牛损失体能,维持好产量。”王青山说。
如何让“牛养殖”变成“牛产业”,进而带动“牛经济”,成为突泉县发展牛产业的必答课题。
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突泉县本地骨干企业,多年来,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建设年屠宰牛10万头的智能化分割生产线一条,包括屠宰分割车间、速冻调理食品车间、制冷机房、冷库等生产工程,配套建设牛羊待宰圈、隔离圈、急宰化制间等辅助工程。
“发展速度慢慢的变快,我们越要注重行业规范和产品质量,今年我们绿丰泉牛羊冷链加工中心屠宰牛是4800余头,主要是以热鲜和冻品为主,热鲜我们销往湖南、哈尔滨、通辽等地,冻品主要是销往北京。”内蒙古绿丰泉牛羊冷链加工中心副总经理张博说。
在绿丰泉产品直营店中,冷藏柜、保鲜柜中摆放着各类新鲜肥美的牛排、牛肉卷等牛肉制品,深受众多购买的人的青睐和好评。
目前全县牛产业已形成了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并且完成10家提升改造工作和创建肉牛标准化示范场16家,牛奶产量更是突破了11万吨。
近年来,突泉县以牛产业作为县域发展产业,采取扶持壮大、引进培育、招商引资等多举措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牵引作用大的企业链条,形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结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配套的企业群体,并在肉牛技术社会化服务、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建立健全安全技术体系等方面予以保障。
“目前,突泉县牛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最新统计,全县达到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892户。肉牛标准化养殖率更是达到60%以上,同比上年增长8个百分点。随着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推进,不仅降低了广大养殖户的饲养成本,还增加了产业收入。”突泉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副主任涂国介绍。
从发展牛产业到过上幸福的牛日子,每一个致力于追求美好生活的背后,都有一种执着打拼的“牛劲”令人折服。接下来,突泉县将持续巩固养殖基础、不断的提高产业效益,拓宽农户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在突泉大地上绘就一幅“牛”气冲天的生动画卷。
原标题:《【“晒亮点 展成绩”2023年工作盘点】突泉县推进牛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