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旺季不旺 节后反弹动力或不足
来源:欧宝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11 13:26:56
过了腊八就是年。2022年1月10日正是腊八节,老百姓忙碌着筹备“年货”,其中自然少不了制作腊味的猪肉。按理说,需求旺盛,猪肉价格应该上涨。但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调查了解到,近日猪肉价格每斤已经跌破8元,价格周环比、月环比、同比均下降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每年腊八到春节的前两天是年货采购的高峰期,是肉类消费的旺季,但当前毛猪供应充足,肉价缺乏反弹动力。
“这是很不正常的事情。”2022年1月10日,对于猪肉价格旺季反跌,乐山市的一家生猪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王先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正常的话,生猪在最近一段时间不应该跌到这样的价格。这个时段最低到每斤8元、9元算正常,但现在每斤6元、7元都在卖,肯定不正常。”
卓创资讯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元旦假期过后猪价呈现下跌走势。截至2022年1月1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4.14元/公斤,较1月4日跌幅达到9.71%。
王先生表示:“年底了,大家都在想办法卖猪肉,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是销售旺季。如果生猪不集中销售的话,来年生猪价格就更低。所以,大家都是到年底冲出栏量。这也证明了产能过剩的行业现状。”
2022年1月10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还从北京新发地了解到,上周五(2022年1月7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为18.5元/公斤,比两周前(2021年12月31日)的20元/公斤下降了7.5%,比上月同期(2021年12月7日)的21.25元/公斤下降了12.94%,比去年同期的42.25元/公斤下降了56.21%。“环比显而易见地下降,同比一下子就下降。”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表示。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张莉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春节临近,养殖端出栏积极性提升,尤其南方规模场出栏量增幅明显,猪源略显充沛,屠宰企业收购顺畅。近期虽有腊八节支撑,但需求提升空间存在限制,白条猪走货难有改善。同时,屠宰企业多处于亏损状态,压价收购意向增强。因此,在供应压力主导下,猪价持续下跌。
2004年开始从事生猪养殖业的王先生,已经经历了几轮“猪周期”。面对猪肉价格的起起伏伏,王先生2021年8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抛售了所有的生猪资产。他向记者表示:“在生猪养殖行业奋斗了这么多年,前后投入了几百万元,但负债累累。目前已经在考虑转行,改做其他生意。之前投入的房屋资产,目前已经全部改为仓库在使用。”
“行情不好,放弃养殖了。”王先生感叹。最近两年,他所在的合作社本来有200多个会员,现在只剩下20户-30户。
据王先生观察,现在虽然合作社的会员在关门,但大型的饲料公司都在组建养殖场,以后集团化、公司化运作是趋势。全产业链布局在各方面的成本都会比合作社低得多。
截至2022年1月10日记者发稿时,共有1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1年12月份的生猪销售情况简报,经营向好的上市公司数量过半。其中,生猪销售量环比增加的上市公司有牧原股份、金新农、东瑞股份、天康生物、唐人神;生猪出售的收益环比增长的上市公司有大北农、牧原股份、金新农、东瑞股份、唐人神。
牧原股份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公司已阶段性达成13元/公斤的成本目标。下一步公司将通过改善高成本落后场区、子公司运营情况,加强内部管理与人员赋能培训等措施,降低企业内部养殖成绩离散度,实现整体养殖成本的下降。
在猪价下行时,上市公司往往会出一套“组合拳”来降低风险。温氏股份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公司自1983年开始养鸡,1997年开始养猪,至今已近40年。公司经历过多轮大大小小的行业周期,对周期波动一直抱有敬畏之心,因此公司经营原则为‘稳健发展,风险可控’。”
上述负责这个的人说,为了应对猪周期的影响,企业主要从控制资本开支、充裕现有库存现金、丰富融资渠道、确保资金安全等方面着手。之前,公司已成功发行可转债。
刘通介绍,从新发地市场来看,每年春节之前的时间段,白条猪的上市量都会达到一年中上市量的高点,目前距离肉类消费旺季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不过,在毛猪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从现在到春节后,肉价其实就是没有反弹动力的。尽管有可能出现短暂的回升,但也是随机性的,没有趋势性的含义。”刘通表示。
学会大咖谈|中国自动化学会李少远:助力产学研融合,推动自动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顶刊论文解读】用“魔法”打败“魔法”!木质纤维素“三素”分离法这样炼成
7月9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近日顺利完成深海试验航次。这是国内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首次在4000米以深海底开展深海矿产资源试开采试验,验证了“开拓二号”技术性能已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从国家药监局获悉,我国持续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等高端、创新领域标准研制,着力填补创新领域标准空白。
“然而,如何针对应用场景的需求,实现大片段基因尺度DNA在基因组的高效精准整合,仍然是整个基因工程领域亟须突破的难题。该工具能够高效精准整合多种哺乳动物细胞中大片段基因,成功实现了以RNA为媒介的功能基因在多种哺乳动物基因组的精准写入。
记者从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获悉,7月9日,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由该中心授予“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以表彰其领导最灵敏射电望远镜项目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必须加强基础研究;而加强基础研究,增加经费投入是关键。在空间科学领域,“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
9日,应急管理部组织视频调度会,连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急管理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急管理局,分析研判近期强降雨及洪水发展形势,针对性部署当前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面对发展和保护这一世界性难题,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既关乎民族永续发展,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拔尖计划”最早于2009年由教育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联合启动,旨在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助力学生成长为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
一个优秀的科创人才,仅仅拥有科学知识与技能是远远不足的。培养科创人才的重点是锻造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个性化的兴趣与人格。
7月7日晚10点,长沙理工大学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内灯火通明。实验室主任蒋昌波正带领科研团队紧盯着实验室内智慧洞庭信息化平台上的数据,不时做着演算和记录。
为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行为,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并于8日发布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供相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发射升空仅2周的中法天文卫星(SVOM,天基多波段空间变源监视器)经过在轨测试,卫星平台工作正常,并与地面40多个甚高频(VHF)快速通信站建立了实时连接,中法双方四台有效载荷均已完成开机测试。
对全球10亿人来说,头痛、恶心、视力模糊和持续数天的疲劳可能会使他们变得虚弱。”论文通讯作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神经科学家Maiken Nedergaard说:“偏头痛其实就是有保护作用的,因为它告诉人们需要休息、恢复和睡眠。
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获悉:由全国饮食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饭店协会牵头制定的《中央厨房 建设要求》《中央厨房 运营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近日获批发布,10月1日起实施。
《通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依法开展的地质勘查工作,执行更加严格的绿色勘查标准和要求。各级自然资源、林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申请地质勘查临时使用或占用林地、草原、湿地等的审核审批和复垦监管,加强部门间审批协作联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审批进度,更好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内地质勘查项目落地。
进入夏季后,天气变得炎热,人们倾向于前往游泳场所或待在有空调系统的公共场所内活动。专家提示,在这些场所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避免相关疾病发生。
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团队报告了一种解码“材料基因组”的新方法。至关重要的是,SRO提供了详细的原子级蓝图,增强了人们对材料行为的计算模拟、建模和最终预测的能力。
7月1日,载誉归来的李德仁院士在武汉大学作了名为《爱我中华,科技报国》的专题报告。报告会上,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号召全校师生以李德仁院士为榜样,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慢慢的变多的高校学生开始尝试用AI查资料、润色句子,甚至用AI文。作为国内第一批尝试“用AI检测AI”的高校,华北电力大学与知网合作,开发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服务系统”,专门用于检测本校2024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使用AI生成的情况。
海草床贮存碳的效率比森林高90倍,具有水质净化和调控功能,是保护海岸的天然屏障仲夏时节,漫步在黄渤海海域近岸,可见成片盛开着花朵的海草床。要想恢复“海底草原”,亟待加强保护,如建立保护区;也需开展生态修复,即“海底种草”。